澎湃新闻
5月16日,为迎接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上海气象博物馆联合“文博数藏” 平台公益发行“中国首张台风眼手绘图”数字藏品,探索通过新形式,吸引更多公众关注和了解台风预警防御信息。
2022年5月16日,上海气象博物馆联合“文博数藏” 平台公益发行“中国首张台风眼手绘图”数字藏品。本文图片均为上海市气象局 供图
1879年,上海徐家汇观象台的工作人员为了探索台风的奥秘,尝试绘制出一次经过上海附近海域北上台风的形态。这张100多年前凭借极其有限的气象观测资料,描绘出台风眼和螺旋云带结构的手绘图,几乎“撞脸”今天的台风卫星云图。“中国首张台风眼手绘图”也成为了上海气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中国首张台风眼手绘图”成为上海气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馆方介绍,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已经逐步揭开了台风神秘的面纱。从100多年前的闻“风”色变到如今的有效防御,台风预报预警能力不断提升。不过,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台风带来的影响和损失,公众的防御意识和能力提升至关重要。为了让防灾减灾深入人心,上海气象博物馆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气象科普方式。
此次发行的“中国首张台风眼手绘图”数字藏品,展现了人类认识自然、掌握气象科学的探索历程,还介绍了台风的相关知识以及“蓝黄橙红”四级台风预警信号,帮助公众在今年上海台风季来临前“复习”好台风防御功课。
“中国首张台风眼手绘图”数字藏品基于区块链技术进行唯一标识,拥有独一无二的链上序列号,不仅具有收藏价值,也让探索和普及科学变得更加有趣、多元。公众关注“文博数藏”微信公众号,即可通过认证后免费领取,限量3000份。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钱大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文章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