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机器人投顾 正文

人脸识别再遭弃用,美国之后这回轮到欧盟

来源: 机智金管家 2021-07-15 10:31:18.0

从美国、欧盟的禁令来看,他们也只是禁止人脸识别在公共场所使用,换言之在一些特殊必要场景,人脸识别仍然会发挥价值。

作者:智能制造网    来源:今日头条

近年来,伴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崛起,人脸识别迎来广泛应用,一个“刷脸”时代悄然而至。凭借高效、便捷、精准且无接触的特点,人脸识别频繁走进安防、支付、交通、办公等场景,不仅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也催生出广阔的市场蓝海。

但在此背景下,有些国家却对人脸识别避而远之。6月21日,欧盟发布相关人工智能法规草案,呼吁进一步在公共场所禁止使用人工智能自动识别个人特征,包括人脸识别、步态、指纹、DNA、声音等。换言之,欧盟将一定程度禁用人脸识别。

那么,人脸识别缘何遭到欧盟弃用呢?未来人脸识别是否还有发展机会呢?

陷入争议的人脸识别

其实,人脸识别遭嫌弃和禁用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自2019年以来,美国已经有9个州/地区发布人脸识别禁用法案,严禁警察、政府部门以及在公共场所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同时,包括IBM、亚马逊、谷歌等巨头企业,此前也暂停或放弃了人脸识别相关业务。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作为个人敏感信息的一种,人脸识别信息有着不易改变的特点,一旦丢失可能带来隐私安全风险。近年来,恰恰人脸识别滥用不断,非法采集与利用乱象频出,且时常出现数据泄露等现象,这些使得人脸识别技术愈发被妖魔化。

在我国,今年3·15期间,央视便曝出不少人脸识别相关问题,其中就包括企业与门店偷装人脸识别摄像头,非法收集人脸信息,对个人隐私安全带来重大威胁。同时在国外,人脸识应用过程中也曾多次被曝存在偏见,对比黑人和白人识别,存在明显技术性歧视。

基于此,人脸识别虽然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利好,但由于一方面技术上存在安全性不足和技术性缺陷,另一方面商家企业对应用也缺乏认识和责任感,导致人脸识别在实际应用中乱象和危害也不少。双刃剑的属性让欧美等国家对这一技术采取了十分谨慎的态度。

未来应用将何去何从

那么,既然如此多的国家和企业禁用人脸识别,是否意味着其未来发展不具前景了呢?

其实不然!我们知道,每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初期,都会面临巨大争议,都会显现出双刃剑的属性,因此短期内遭到谨慎对待是可以理解的。长期来看,通过法律规范为技术应用套上缰绳,通过技术突破来让应用进一步升级,仍然能够保证人脸识别技术真正造福于人。

从美国、欧盟的禁令来看,他们也只是禁止人脸识别在公共场所使用,换言之在一些特殊必要场景,人脸识别仍然会发挥价值。同时,从亚马逊、微软等企业来看,他们也并未完全放弃人脸识别,暂时停止业务不代表是永远,部分舍弃人脸识别应用也不代表是全部。

很显然,人脸识别在欧美的发展不会终止,应用也不会终止。在一些不那么敏感的领域,人脸识别将长期存在,并继续发挥其积极价值。当然,对于类似中国对人脸识别持理性、开放态度的国家来说,也需要从欧美举措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早日完善人脸识别应用发展。

好消息是,今年4月,我国已经出台了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人脸识别数据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针对人脸识别数据滥采、存储、使用方面提出明确安全要求。同时在行业端,3月份中国信通院也发起“可信人脸识别守护计划”,促进产业健康、有序、规范发展。

在这样一系列人脸识别护卫行动的努力之下,相信不远的将来人脸识别一定能趋利避害,迎来更加成熟的发展。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钱大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 在不把微商整顿一下那么你的微信产品真的很危险了 微商里面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假货 骗来骗去都是骗的身边好友 可恨又可恶 抵制微商封杀微商
    08-30 19:02

用户推荐

换一换
  • 机器人007

    关注人工智能机器人、分享科技行业资讯前沿,让未来在这里发声,开启智能新时代

  • 经济情报网

    投资决策,情报先行。

  • 家财

    专治小白理财综合症,深度金融分析,浅显易懂表达,轻松玩转保险、信托、股票、外汇、期货。

  • 大数据小王子

    关注金融大数据的行业资讯、技术发展、新闻动态,实时报道金融大数据最新前沿

  • 猫哥笔记

    猫哥笔记-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旅游信息,旅游咨询,旅游优质攻略,旅游中的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