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 正文

互联网反垄断,“资本为王”的时代正在落幕?

来源: 财经新闻 2020-12-18 16:30:39.0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谢九

  最近,国内互联网行业开始面临反垄断压力,阿里巴巴 腾讯旗下的阅文集团以及顺丰的关联公司丰巢,因为收购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分别被处以50万元的罚款。曾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互联网巨头们,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强力监管。

  50万元的罚款虽然只是毛毛雨,但却是一场大风暴来临前的预兆。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1年经济工作,其中首次提及“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在最高层次的会议上得到如此关注,对于一直高调扩张的互联网巨头而言,可谓意味深长。

  我国《反垄断法》从2008年开始实施,但是对互联网行业的垄断行为一直保持很高的容忍度,在相当长时间里,互联网行业几乎可算我国反垄断的法外之地。直到今年年初我国的《反垄断法》大修,才首次正式将互联网行业纳入其中。由于监管层面的尺度宽松,互联网公司可以通过收购兼并的手段无限扩张,我国的互联网行业形成了几大超级巨头把控的高度垄断格局。

  过去几年,我国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和创新,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多便利,对中国经济也做出了显著贡献,互联网新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部分。但是,随着互联网巨头们越来越大,这种几乎不受约束的扩张与成长,负面效应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

  很多互联网企业在成长初期,为了抢占市场,通常都会通过各种补贴形式来吸引客户,给消费者带来了比较实在的福利,但是这种不可持续的烧钱大战,最终损害了背后资本的利益,当市场竞争发展到白热化阶段的时候,在背后资本的主导下,市场上的主要竞争者通常都会通过收购合并的方式来消除竞争。或者是当市场上出现有潜力的竞争者时,现有的巨头就会予以收购,将竞争消灭在萌芽状态。

  市场形成垄断之后,这些大型平台很快就会大幅涨价,曾经从竞争中获得好处的消费者,将不得不面临垄断带来的侵害。这种伤害不仅只是价格上涨,还有个人信息被滥用,被各种平台大数据杀熟等,总而言之,互联网平台的垄断程度越高,消费者就越弱势,得到的服务质量就越来越差,某些特殊行业的平台,甚至会危及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就是滴滴。滴滴在2012年刚刚诞生之初,给传统出租车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为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尤其是后来和快的等竞争者打价格战,给司机和乘客大发红包,滴滴在民众当中赢得了极好的口碑。

  但是,随着滴滴和快的在2015年合并,在2016年收购了UBER中国,滴滴在网约车占据了高达90%以上的市场。滴滴一统江湖之后,从创新者变为垄断者,滴滴开始迅速变脸。给消费者的红包越来越少,甚至开始大幅涨价,消费者的打车体验变得越来越差。给司机的补贴也是越来越少,导致优质司机大量流失,为了维持司机数量,滴滴降低司机的准入门槛,滴滴司机的整体素质下降,引发了多起恶性事件。

  互联网行业的高度垄断,不仅侵害了消费者权益,也挤压了很多中小商家的生存空间。很多大型平台挟垄断之威,逼迫中小商家选边站队,让很多中小企业苦不堪言。很多互联网平台原本应该是实体经济的助推器,但是形成超级垄断之后,反而挤压了实体经济的生存空间。

  互联网公司的垄断,甚至反过来让自己也成为受害者。比如滴滴,如果当初一直保持良性竞争的格局,不出意外会成为市场的领先者,而且早就实现了上市目标,但是形成高度垄断之后,服务质量下降,导致滴滴迄今还无法上市。

  除了滴滴之外,百度其实也是被自身垄断所害,当年在巅峰时期和阿里、腾讯齐名,但是谷歌离开中国市场之后,百度一家独大,在搜索市场高度垄断,失去竞争压力之后,百度也同时失去了进取之心和基本的道德底线,医疗广告的丑闻最终让百度形象大损,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也没有及时转型,导致百度跌出了互联网第一阵营。

  互联网平台形成高度垄断之后,最大的冲击还在于给中国金融体系,乃至中国经济带来了潜在风险。如果任由互联网巨头越长越大,不仅是每个微小的消费者个体和商家,甚至整个中国经济都将活在巨头的阴影之下。

  如果互联网巨头们不加限制任意扩张,而且不受监管约束,最终就有可能“大而不能倒”,整个中国经济都将被裹挟,这才是当前监管层对互联网巨头出手的深层次原因。今年11月,蚂蚁集团在上市前夜被紧急暂停,就已经是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没有任何资本可以强大到凌驾于监管之上。

  最近,欧美对于互联网行业的反垄断也是疾风骤雨,互联网行业的反垄断已是全球共识。今年10月份,美国司法部对谷歌提起反垄断诉讼,指责谷歌扼杀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11月份,美国的监管部门对Facebook也提起反垄断诉讼,认为公司收购两家竞争对手Instagram和WhatsApp的交易构成了垄断。

  面对这两大超级巨头,美国监管部门毫不手软,甚至考虑拆分这两大巨头,在美国反垄断的历史上,巨头被拆分的事件并不少见。最近几年,欧盟对谷歌开出了高达80多亿欧元的罚单,但这还远远不够,欧盟的反垄断还在继续升级,最近提交的《数字市场法》,被视为20年来欧盟对互联网企业的最强监管,如果互联网企业违反相关法规,将面临全球收入10%的罚款,甚至可能被拆分。

  和欧美国家的高强度监管相比,我国对于互联网行业的反垄断力度还是很轻,不过,监管层面已经释放出了强烈的信号,更大力度的反垄断风暴很快就会到来。以反垄断之名约束互联网巨头们的扩张,只是对资本监管的第一步,反垄断之后,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强力监管。从蚂蚁上市被暂停,再到三家公司因为反垄断被罚,国内互联网行业已是山雨欲来,曾经资本为王的时代,正在缓缓落幕。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钱大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关键字: 互联网 反垄断
分享到:
  • 在不把微商整顿一下那么你的微信产品真的很危险了 微商里面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假货 骗来骗去都是骗的身边好友 可恨又可恶 抵制微商封杀微商
    08-30 19:02

用户推荐

换一换
  • 瞎说金融

    独特视角解说、深度报道、权威观点,财经资讯直通车带给你最新最全的财经动态。

  • 肖子坤

    200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次年末进入天津贵金属交易所,从事交易员对大资金投资调配控制。擅长应用江恩、波浪理论与技术形态指标,结合国际基本面分析市场走势,以短中线操作为主,实战经验丰富。

  • 大数据看世界

    分享给行业大数据、关注大数据行业的最前沿资讯,分享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深度文章

  • 李乾儒

    出身于金融班科,从事股票,期货,证券,发售分析工作,拥有5年实战经验。

  • 财经快评APP

    财经快评致力于打造链接意见领袖与高净值用户的轻资讯平台,由《中国房地产金融》杂志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