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 正文

马斯克的雄心:打不过AI,就成为AI

来源: 金科机器人 2019-07-30 09:54:33.0

文 | 新浪科技 一笑

  欢迎关注“创事记”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新浪科技 一笑

  “脑机接口技术的一大步,人类成为人工智能的一小步。”

  量产电动汽车和移民火星对于马斯克而言可能还不够。他还希望把人脑与电脑连接起来。

  马斯克前几天又刷屏了,这一次不是特斯拉也不是SpaceX,而是他的另一家公司Neuralink,发布了最新的脑机接口技术,取得突破性新进展。在老鼠上实现了高效、可应用的脑机连接系统如过获得监管部门批准,最早将于明年开始对进行人类进行临床试验。

  在临床试验中,Neuralink将在瘫痪病人的头骨上钻四个8毫米的孔并插入植入物,使他们能够利用他们的大脑控制电脑和手机。

▲Neuralink脑机接口效果图▲Neuralink脑机接口效果图

  成为人工智能

  对马斯克和其他很多人来说,研发超级人工智能是迄今为止人类可能面对的最大的生存危机。若人工智能“失控”,弄不好就是人类末日。

  马斯克相信,人脑要追上人工智能发展的唯一办法,就是成为人工智能。人类将来需要与机器相结合,从而避免在人工智能时代被淘汰。

  他的解决方案是:改造自身,主动和机器融为一体,通过改造自身,将芯片注入人的大脑,把人类大脑和计算机结合起来,让人类能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星球。

  Neuralink正是为了这一目的诞生。Neuralink成立于2016年,马斯克为了组建这个团队,与1000多人会面,最终从中选择了8人,作为联合创办者。除了马斯克,其他创始团队都是来自于从生物学到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的专家。Nerualink目前已经获得1.58亿美元的融资,其中1亿美元是马斯克自己出资。

  Neuralink的短期的目标是通过脑机接口技术,治疗人类的脑部疾病。长期目标是制造可植入人脑的芯片,以增强记忆、推动人脑和计算设备的直接连接。

  在脑子里植入芯片看上去挺耸人听闻,但马斯克认为,其实我们已经是一个半机械人了。

  马斯克的观点是,决定一个人是不是半机械人的是组件的功能,而不是这个组件在身体里面或者外面。

  比如被问到“你可以离开你的手机多长时间”这种问题的时候。尤其如果你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的话,离开手机一天都是很痛苦的事情。没带手机就和少带了一条腿一样难受。人们已经在某种意义上和他们的手机、计算机和应用软件合为一体了。

  人类肉体无法办到的事,都可以接触科技硬件来实现,比如电脑、手机、耳机、甚至是汽车,都是我们身体的外延器官。

  所以身为数字化的半机械人,趋势就是升级,从低带宽升级为高带宽,提升人脑与身体的数据交互效率,同时借助云端的超强运算能力,进一步武装大脑,脑机接口就是提升输出的契机。

▲脑机接口将极大提升人类沟通的效率(图片来源:Wait But Why)▲脑机接口将极大提升人类沟通的效率(图片来源:Wait But Why)

  脑机接口:从科幻到现实

  实际上,脑机接口的概念已经产生很久了,在很多科幻作品中我们都见过。

  电影《阿凡达》主人公利用一个机器直接将自己的心智移植到了另一个非人类身体上。《黑客帝国》、《攻壳机动队》中的脑后插管的技术,亦或是《头号玩家》、《刀剑神域》里非接触的沉浸式虚拟环境体验,游戏《使命召唤:黑色行动III》等等,都是不同形式的脑机接口。

  简单来说,就是实现用意念控制机器。也就是说,除了敲键盘,以及近几年兴起的语音交互之外,还可以直接通过大脑向机器发指令。

▲日本漫画家士郎正宗在《攻壳机动队》世界中构想的黑科技,诸如仿生假肢、电子脑、脑机接口、光学迷彩和脑对脑交流等,如今已成为了科学家们认真研究的课题(来源:电影《攻壳机动队》)▲日本漫画家士郎正宗在《攻壳机动队》世界中构想的黑科技,诸如仿生假肢、电子脑、脑机接口、光学迷彩和脑对脑交流等,如今已成为了科学家们认真研究的课题(来源:电影《攻壳机动队》)

  脑机接口在90年代就是热点了,意识的本质就是电信号,把脑子切开插电极的思路是最简单最直接的,也就是“侵入式”脑机接口,这也是Neuralink采用的方法。侵入式方法的好处是采集的信号非常准确,但缺点也很明显,它对大脑存在一定的破坏性,开颅手术本身也具有相当的风险性。

  而且把电极直接埋入大脑皮层不可能,会引起癫痫,也容易感染。2017年有位大牛写了篇论文,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蕾丝电极,理论上可以”无创”的植入大脑读取电信号。马斯克花重金请这位大牛担任骨干,召集了一批各行业的精英。目标就是解决技术问题,把这个神经蕾丝商业化。

  从这次发布会来看,Neuralink确实提出了一种变革性的脑机接口技术。更细更软的电极极大的减小了脑损伤,使用了一种新型的“缝纫机式”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用激光无痛钻孔的方式将微丝电极植入人脑,传感器也简化了脑机接口的设计,让脑机接口应用于生活变得更有可能。

非侵入式是另一种方法,简单而言就是把传感器贴头皮上靠表皮脑电分析脑电波。

  非侵入式是另一种方法,简单而言就是把传感器贴头皮上靠表皮脑电分析脑电波。

  这类技术也催生了一些脑电波控制类的产品。日本公司NeuroWear研发的necomimi(日文“耳朵”),根据佩带者的脑电波变化,头顶的猫耳可做出对应的动作来表达情绪。

  另一款产品 shippo (日文“尾巴”)利用头部神经传感器感受佩带者的脑电波,控制尾巴的摇动幅度。

  从这两个产品你也可以看出,非侵入式方法优点很明显,省钱容易出成果,最重要的一点,可以随便找活人做实验。但缺点也很明显,表皮脑电噪音太大,本身信号又弱很难深入分析,上限很低。

  马克扎克伯格的Facebook也在进行脑机接口研究方面的研究。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开发一个能让你每分钟输入100字的脑机系统(比智能手机输入文本快5倍),直接读取大脑的语言中枢。

▲Facebook在2017年F8大会上公布脑机接口项目▲Facebook在2017年F8大会上公布脑机接口项目

  Facebook团队的正在研究基于非侵入式传感器,目前该项目由Facebook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部门负责,未来也很可能与Facebook的虚拟现实硬件产品相结合。

  如果说马斯克想做的是AI+人脑的生意。那么扎克伯格想实现的可能是流畅的脑机VR体验。

  脑机接口时代即将来临?

  脑科学被认为是下一次产业革命。盛大的创始人陈天桥与夫人从2016年成立TCCI,计划连续10年每年捐献1亿支持脑科学研究。陈天桥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下一次产业革命的突破在于认知科学的突破,认知科学突破的目的则在于“从根本上了解欲望的本质,揭开大脑这个黑盒子,理解人类感知、决策的过程,让科技真正从讨好大脑、欺骗大脑发展到破解大脑。”

  Neuralink等脑机接口公司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都是进军医疗领域,如果他们能够证明自己设备的可靠和安全性,他们将向更远的未来出发。

  当然,硅谷也有评论认为,马斯克的动机远不如自己声称的那么伟大——防备AI威胁也好,帮助人类也罢,都是为了将自己所持有的公司粉饰成“正义”的一方,并获取更大的利润。真实情况是怎样的?没有人知道。

  马斯克是一个天才,也是一个离经叛道的怪人。在特斯拉横空出世之前,没有人认为电动汽车将会成功进入市场。在SpaceX崛起之前,人们更不认为低成本火箭能成大器。这一次,马斯克还会再一次证明自己吗?面对未来关于伦理的争议,Neuralink还能站得住脚吗?没人知道。但这注定会是一个不同的时代。

▲电影《黑客帝国》截图▲电影《黑客帝国》截图

  如果有一天,技术的发展现实与虚拟的边界更加模糊,有人邀请你做黑客帝国式的“缸中脑”,不用努力就能直接通过脑机接口体验世间百态,那么问题来了:你会选择蓝色药丸,在无知的太平迷梦中欢愉一世;还是红色药丸,直面现实的原貌?

  主要参考链接:

  “Neuralink and the Brain’s Magical Future”, Wait But Why, Tim Urban

  《马斯克的新公司Neuralink,到底是干啥的?》, 果壳网, S.西尔维希耶

  《马斯克旗下的脑机接口公司 Neuralink 宣布 2020 上半年将进行人体测试,将带来哪些影响?》知乎, godking

本文来源:新浪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钱大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关键字:
分享到:
  • 在不把微商整顿一下那么你的微信产品真的很危险了 微商里面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假货 骗来骗去都是骗的身边好友 可恨又可恶 抵制微商封杀微商
    08-30 19:02

用户推荐

换一换
  • 李乾儒

    出身于金融班科,从事股票,期货,证券,发售分析工作,拥有5年实战经验。

  • 机智金管家

    机器人投顾智能管家,关注机器人投资资讯、新闻、技术、人物、行业动态

  • 科技金融资讯

    分享最前沿的科技金融资讯,这里不仅是搬运工还是创造者,欢迎关注!

  • 大数据小王子

    关注金融大数据的行业资讯、技术发展、新闻动态,实时报道金融大数据最新前沿

  • 万物理论

    关于大数据、科技金融、机器人投顾等行业资讯,互联网创业者,自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