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消息, 据新加坡媒体Today报道,目前至少有两家当地公司发出信函,要求ofo支付51.1万美元的物流服务欠款。此外,在ofo的新加坡官方Facebook账号下,有超过170条用户留言要求退款,但无人回复。
据报道,由于当地交通部门对共享单车公司施加压力,自2017年10月,ofo在新加坡运营陷入巨大压力。虽然ofo获准继续运营,但其自行车数量被迫从2.5万辆削减至1万辆。
事实上,ofo的海外业务也不乐观。
2018年7月,ofo 在抵达在美国亚特兰大一个月内退出。与此同时,作为曾经最欢迎共享单车的城市达拉斯也“请”出了ofo。同在7月,ofo表示将在60天内离开澳大利亚市场。2018年8月,根据新京报报道,ofo已经一个月内在全球范围内退出了8个国家。从印度、以色列、中东、澳洲、德国、美国、西班牙、韩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撤出或暂停业务。2018年10月,ofo退出日本市场,而就在3月,ofo刚以征服者姿态进入日本。
从2018年上半年起,ofo多次陷入资金链断裂传闻中。公开信息显示,至少有9家公司因合同纠纷将ofo告上法庭,涉及物流运输、房屋租赁、广告费用、拖欠货款等多种事由,此外,ofo还涉及多起劳动合同纠纷。
此前,ofo押金问题集中爆发,排队退押金的用户已经超过1000万名,按99元一人计算,资金缺口超10亿元。
11月14日,ofo创始人戴威现身办公室,称“ofo不会倒闭,其他都有可能。”但戴威也亲口承认,ofo目前资金情况正在好转,但依然很困难,包括退押金问题,也是没有问题,只是有困难。12月20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ofo运营主体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和ofo创始人戴威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THE END
本文来源:腾讯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钱大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文章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