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伊凡 实习记者 李秀莉 2018年8月9日,集成电路晶圆代工龙头企业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司 (NYSE:SMI; SEHK: 981))发布二季度未经审核财报。二季度营收8.91亿美元,环比增长7.2%,同比增长18.6%。2018年第二季度不含技术授权收入确认的销售额为8.38亿美元,环比增长15.8%,同比增长11.5%。2018年第二季度毛利率为24.5%,相比第一季为26.5%,2017年二季度为25.8%。同时,不包含技术授权收入的中国区收入环比和同比成长了14%和38%。
截止当日收盘,中芯国际在港股交易市场报收每股9.450港币,涨幅2.05%。
中泰电子分析师郑震湘认为,全球硅晶圆供需“剪刀差”将延续至2020年。2018年硅晶圆需求缺口在10%-20%。在12英寸、8英寸硅片涨价后,6英寸硅片也可能涨价。
“随着需求和产能利用率在二季度回升,不包含技术授权收入的中国区收入环比和同比成长了14%和38%。作为中国首选晶圆代工伙伴,相信必将受惠于中国晶片市场的成长机遇。”中芯国际联席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和梁孟松表示。
中芯国际在中国内地广泛布厂。目前在上海建有一座300mm 晶圆厂和一座200mm晶圆厂;在北京建有一座300mm晶圆厂和一座控股的300mm先进制程晶圆厂;在天津和深圳各建有一座200mm晶圆厂;在江阴有一座控股的300mm凸块加工合资厂。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中芯国际的发展受到国家大基金的支持。2015年2月大基金通过认购股份的形式向中芯国际投资31亿港元;2015 年9月大基金与中芯国际、高通联合增资中芯长电2.8亿美元,其中大基金出资10.8亿人民币,2016 年5月大基金投资中芯北方(中芯国际参股)43亿人民币。
财报公布,中芯国际在备受关注的14纳米FinFET技术开发上获得重大进展。第一代FinFET技术研发已进入客户导入阶段。除了 28纳米PolySiON和HKC,28纳米HKC+技术开发也已完成。28纳米HKC持续上量,良率达到业界水准。
本文来源:经济观察网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钱大人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文章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