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会理事长楼继伟表示,科技进步将加快重塑经济和社会结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智能制造会越来越普遍,甚至由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应用,智能投顾在公开市场投资上以85%的概率战胜市场是有可能的,而且可能不会太远。
这两年投资界谈的最火的就是智能投顾,这一兴起于海外的模式不断进行中国式演进和发展,此前多为第三方理财机构等参与,近两年银行、券商、基金公司纷纷涉足其中,热闹滚滚。
究竟什么是智能投顾?海外称为Robo-Advisor,也称为机器人投顾,顾名思义是自动化实现投资管理的一种应用形式。简单来说就通过智能手段(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在线为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提供符合其风险承受能力的专业的资产组合管理服务,并收取较低的服务费用。
这一模式兴起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2015年在海外获得大发展,2016年在国内市场也受到关注,不少人士认为将是未来的主流模式。投资者在尝鲜的同时需要注意四点:第一是注意甄别智能投顾的真伪,最好选择靠谱的平台或者机构推出的服务;第二注意投资组合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匹配度;第三注意投资组合跟投有效性,最好选择白盒模式产品;第四注意组合模式注定追求的是“贝塔”而不是“阿尔法”,最好降低收益率预期。
目前来看,智能投顾业务在国内还处于发展初期,未来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服务品质的提升空间。目前传统金融机构涉足其间采取免费服务模式,不少平台运作组合收益率也尚可,投资者可以适度关注下,从自身需求出发做好准备。
智能投顾本质上可视为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具体应用。机构预测,到2020年,全球智能投顾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68%,资产管理规模有望突破2.2万亿美元。具备“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厚壁垒,又遵循合规、审慎发展原则的智能投顾平台则有望率先受益。
文章评论
0条